
稳定高效 绿色环保
持续改进 追求卓越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柳钢是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企业。”11月19日、20日,中钢协常务副会长朱继民一行5人到柳钢调研,对柳钢近年来改革发展及在行业“新常态”中,深化企业改革、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取得的突出业绩给予高度肯定。
11月19日下午,在柳钢总经理甘贵平的陪同下,朱继民一行先后到炼铁厂、转炉厂、动力厂、热轧厂实地调研。在炼铁厂2号高炉,甘贵平向朱继民介绍了柳钢在冶炼成本控制、优化生产组织等方面的情况。他说,近年来,柳钢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政策号召,稳步有序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先后拆除了4座425立方米以下小高炉,淘汰落后产能200万吨,目前,柳钢拥有6座1250至2650立方米的大型高炉。今年以来,为应对持续恶化的钢铁行业形势,柳钢深入实施低成本战略,加大吨铁综合成本攻关力度,累计降低生产成本约23.6亿元。
“柳钢的环保和节能减排工作已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在动力厂1号水处理站,当得知柳钢近年来累计投资50多亿元开展环保建设,每年环保设备运行成本超13亿元,实现工业“三废”全部回收利用或达标排放时,朱继民对柳钢持续推进环保建设和清洁生产的做法表示赞赏。他说,坚持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柳钢在推进生产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这非常难能可贵。
在20日上午的座谈中,甘贵平从企业对经济发展以及钢铁行业步入新常态的认识;企业推进内部改革的做法及经验;柳钢所面对的主要区域市场、主要下游行业的供需情况;在加强钢铁行业自律、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方面的建议等方面与朱继民进行交流。甘贵平说,今年以来,柳钢紧紧围绕“调结构、拓市场、促改革、强管理、抓廉政”的总体工作思路,努力克服钢材价格持续下跌、融资成本大幅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保持了稳定高效低耗的生产态势。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需求乏力、环保压力加大等诸多挑战,对此,柳钢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结合自身实际,持续深化企业改革,提出了“做精做优钢铁主业,做大做强多元产业”的转型发展方向,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朱继民说,柳钢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钢铁企业,在地区和行业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近年来,柳钢在深厚文化底蕴及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下,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企业滚动发展,形成了产品结构完善、成本管控精细、环保意识好、企业法制观念强的良好局面,为企业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保持主业盈利打下坚实基础。这说明柳钢的改革发展理念及战略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当前,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市场倒逼双重影响下,钢企在深化改革、结构调整、依法治企、多元创新等方面都将会面临更多新的变化和挑战。钢铁行业的“新常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对拉动需求作用减弱,钢材等级持续提高,国内钢材生产制造及消费发生变化,钢铁行业进入了结构调整的常态;二是钢铁行业受资源和环境的巨大约束,进入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公平配置的常态,钢企必须进一步加强依法经营,并从数量、规模的增长转变为质量增长、服务增长和绿色增长;三是随着国家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产权制度及税收公平等方面的改革将对钢铁行业产生更大的影响,使钢铁行业进入了宏观政策改革调整的常态;四是在经济低速增长的背景下,化解产能过剩的深层次矛盾和提高产业集中度的迫切要求将成为钢铁行业的常态,促使钢铁行业加快分化布局调整;五是钢铁企业进入“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常态。希望柳钢在深化内部改革过程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成本控制、业务布局、产品结构调整等方面工作,走出一条具有柳钢特色的转型升级发展道路。中钢协将加强与会员企业的沟通联系,为柳钢等各会员企业在行业“新常态”下转型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柳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林承格、柳钢副总经理施沛润参加座谈并就“新常态”下优化规范钢铁行业公平竞争秩序等方面内容与客人交流。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财务资产部副主任陈玉千、中国冶金报社常务副总编辑陈琢,柳钢总经办、企划部、资财部、技术中心、党委文化新闻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