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定高效 绿色环保
持续改进 追求卓越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今年一季度,热轧船板屈强比降低到0.77%,产品厚度精度提高到±0.1毫米。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热轧厂在强化技术攻关、优化过程控制、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热轧船板是用于制造船舶的专用结构钢,对尺寸精度、冷弯性能、耐腐蚀能力等要求较高。热轧厂自2006年开始生产船板,年产量一度超过10万吨,曾是该厂年产量最大的品种钢。然而,受金融危机及自身产品质量的影响,产量逐渐下滑,年均产量仅3.5万吨左右,市场份额丢失较严重。
随着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建设推进,进一步促进了西江区域的内河船舶建造业的发展,造船用钢的需求量增长迅猛,目前年需求量达15万吨以上,
市场需求量及效益较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总结,船板已成为热轧厂能够长期大批量供应的品种钢之一,尤其是钢卷经过开平工序加工后,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
西江经济带热轧船板市场需求量的提升,为热轧厂重新打开船板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为确保船板生产工作有的放矢,在柳钢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下,热轧厂技术人员多次参与船板终端用户走访,先后前往贵港、桂平等地的造船厂了解柳钢热轧船板使用情况。
在走访过程中,技术人员了解到,柳钢热轧船板具有多国船级社生产许可证、生产较规范、产品耐腐性好、发货速度快等优势,但也存在硬度偏高、尺寸精度偏低的问题。
“要强化技术攻关,提升产品质量及性能,确保热轧船板在区内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今年初,热轧厂厂长李永松在船板生产专题会议上吹响了向热轧船板要效益的号角。
要提高热轧船板质量,屈强比过高是热轧厂需要攻克的第一个难题。过去,由于热轧厂生产的船板屈强比过高,钢板偏硬,导致产品弯曲后易出现凹凸不平的问题。为此,热轧厂生产技术科、轧钢车间、检验站的工艺技术员对此展开了专项攻关。
“在轧钢生产中,改善产品性能往往需要调整轧制工艺。”热轧厂生产技术科副科长张金旺介绍,为降低热轧卷板屈强比,攻关组先后调整了加热炉装钢和出钢的规定、关键操作台的温度制度,并优化了轧制速度、板形控制要求和钢坯的化学成分,对坯料长度、控制精度也作出了精细明确的要求。与此同时,热轧厂还针对船板尺寸波动偏大的问题,开展船板厚度、宽度攻关,制订了《船板生产、开平方案》,从轧制操作、取样及判定、开平跟踪及数据收集等方面修订了严格的标准化要求。
“经过攻关,热轧船板屈强比从攻关前的0.82%降低到0.77%,宽度控制精度从±10毫米提高至±5毫米以内,厚度控制精度从±0.3毫米提高至±0.1毫米,产品质量性能得到明显提升。”热轧厂检验站站长邱锋面露喜色地说道。
数据显示,今年截至5月4日,热轧厂累计生产船板3.77万吨,超过2012年全年的产量,占去年全年产量的81.47%,产品市场份额逐渐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