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为期5天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会展中心开幕。本届盛会汇聚了来自60个国家的3200余家企业。柳钢以AI赋能数智建设的新成果集中亮相,展示企业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积极拥抱未来的新名片。
当天上午,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斌,党委副书记韩宗桂到展厅指导参展工作。要求充分利用好东博会这个平台,紧扣“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主题,充分展示柳钢以人工智能新技术赋能钢铁生产,推动动力、效率、质量、管理等领域深刻变革的实力,推动展会“流量”转化为产业合作“增量”,为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柳钢力量。
本届东博会首次将人工智能(AI)推上“主角”位置,柳钢展厅的设计与展示内容也深度契合这一核心方向。走进位于D8展区D08001展位的柳钢展厅,极具科幻感的“数据透明工厂”率先吸引目光——这里通过可视化形式呈现了从焦化、炼铁到轧钢的全工序数据与大模型,清晰勾勒出柳钢在“AI+人、AI+数据、AI+制造”三大核心领域的布局,也直观展现了其覆盖全集团、贯穿全流程的数智化发展体系。
全国劳模、柳钢电工技能专家周磊演示钢包测温取样机器人应用场景,吸引专业观众和客商驻足
展厅内,全国劳模、柳钢电工技能专家周磊现场演示的钢包测温取样机器人,成为人气焦点,不少观众与客商驻足观看。据介绍,该机器人已在50个工业场景落地应用,涵盖高炉铁水槽、转炉钢包、炉外精炼、连铸中间包等关键环节,成功替代了上百个“3D岗位”,即Dangerous(风险大)、Dusty(环境差)、Difficult(操作困难)的岗位,既保障了工人安全,也提升了生产精准度。 除了AI应用场景,柳钢携手华为鲲鹏CPU构建的国产化人工智能算力底座,同样是展厅的“硬核亮点”。这一算力底座凭借卓越的吞吐能力,能有效加速AI模型的训练与推理过程,不仅突破了企业发展中的数据瓶颈,更从技术底层保障了柳钢生产数据与AI模型的安全,为其数智化转型筑牢“安全防线”。 汽车用钢白车身车架全景展示 在展示数智成果的同时,柳钢的“产品矩阵”——“四个百万吨”高端产品与协同产业系列新品等也全面亮相。现场既有赋能汽车智造的冷轧汽车用钢(重点呈现其在乘用车领域的多元应用),也有无取向硅钢、模具钢、高强耐候钢等高端工业用钢实物;不仅覆盖纳米碳酸钙、轻烧白云石、稀有气体、功能性滤料等工业材料,还带来了柳钢牌螺蛳粉、柳钢雪条等“跨界”民生产品,以及用300系、400系不锈钢打造的系列文创产品,展现出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活力。 产品的丰富与高端,背后是柳钢产品结构的“华丽转身”。如今,柳钢制造业用钢占比已从不足30%跃升至超70%,品种钢比例从不足20%提升至45%,彻底摆脱了“大路货”的标签,迈向高端制造行列。 面向东盟市场,柳钢更是紧抓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机遇,持续扩大“柳钢造”的影响力。数据显示,2024年,柳钢钢材出口量同比增长125%;2025年1至8月,钢材出口量同比再增63%,其中出口东盟国家的占比达56.8%。如今的柳钢,已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的重要纽带,在国际舞台上持续传递“中国智造”的力量。